《山东商报》刊发我院“拍案•法官故事”关注我院多元化调解机制
近日,《山东商报》刊发我院“拍案·法官故事”一则,该则案例展现了我院多元化调解机制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法院关注。具体内容如下,敬请关注!
做完静脉曲张手术造成脑梗塞
鉴定人员和专家证人舌战3小时接受质询
通讯员 李冬华 朱文娜 记者 杨紫慧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矛盾似乎日趋激烈。当事方往往因为缺乏自省的姿态,矛盾非但不能缓解,反而会越积越深。近日,一次静脉曲张手术引发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王某因这起事故引起脑梗塞并构成五级智力精神障碍。医患双方多次调解未果后,王某将医院诉至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判后经过调解,医院向患者一次性赔偿15万元。
治疗静脉曲张却造成脑梗塞
原告王某是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汉,常年的重体力劳动过早透支了他的身体,20年前他的双下肢就出现了静脉曲张症状。2015年3月,王某因下肢血管隆起致使行走困难到济南某医院医治。经诊断,医院为王某安排了手术。术后数小时,王某出现口角歪斜、下肢活动失灵等症状,后被诊断为脑梗塞并构成五级智力精神障碍。
2016年7月3日,济南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医院在王某手术诊疗过程中有无医疗过错等委托某司法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该司法鉴定所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认为医院在王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并且其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参与度为50%。之后患者和医院多次调解仍未达成一致,遂将案件诉至法院。
医院放弃上诉一次性赔偿15万
案件审理过程中,该医院提出重新鉴定申请,为了体现案件审理的公开公正,法官通知鉴定人员和专家证人出庭接受质询,并邀请30多位公众到庭旁听,庭审过程中,鉴定人员和专家证人针锋相对、唇枪舌战近3个小时 44 24591 44 11007 0 0 605 0 0:00:40 0:00:18 0:00:22 653
最终,法庭对医院提出的重新鉴定申请不予准许。该案判决后,该医院决议上诉,该案主审法官和所在庭庭长却没有放弃对这起案件的努力,一方面告知医院在委托鉴定、制作鉴定等环节均不存在任何程序问题,且医院全程参与鉴定,收到鉴定意见书后未提出异议;另一方面,患者承受的痛苦是不可能用金钱衡量的,如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患者的诉求并非过分要求。经过一系列的调解、沟通,最终,医患双方握手言和,该医院向患者一次性赔偿15万元。
创新多元化调解机制
近年来,市中区法院针对特定类别的案件,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行“六点对接”制度。要求负责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庭室加强与劳动仲裁部门的主动对接;负责保险纠纷案件审理的庭室与各大保险公司主动对接;负责交通事故案件审理的庭室与交警部门主动对接;负责医疗事故案件审理的庭室与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和驻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动对接;负责婚姻家庭案件审理的庭室与妇联、关工委等主动对接;负责涉及在校学生案件审理的庭室加强与辖区学校主动对接。
调解人员不限于承办法官,只要有机会接触当事人的,都要求力所能及地做调解工作。